聂大华 西直门(西直门桥第一个设计师)

在央视“吐槽”后,西直门桥标线全面复划,说明槽要吐对地方,而相关部门对路痴们多点体贴,应舆论呼声去改善标志设计,也并非什么难事。

北京二环路上的西直门桥,是个堪称“奇葩”的地标——自1999年建成以来,这座造型诡异、路线复杂的大型立交桥,便让无数路痴傻过眼,也使得车流量本就大的西直门一带更加“添堵”。对很多人来说,西直门桥难走是共识,与这座桥相关的段子也层出不穷,比如有人说:一个简单的西向南90°转弯,须经过两个360°和三个270°转弯才能完成,连绕数圈,宛如中国结,也有人说它像联通的LOGO,以至于此桥还有个恢弘大气的别名:“世界第九大奇迹”。

玩笑归玩笑,西直门桥给北京交通带来不少麻烦,却是众所皆知的事实。最近央视也按捺不住了,用一期新闻节目《迷人的路牌》对西直门桥进行猛烈吐槽,指出桥上有些重要路口的交通标志设置不科学:“看上去是立交桥,走起来却是迷魂阵。”

而就在昨日,媒体就报道,北京市交管局连夜开展工作,对西直门桥区的交通标线全面复划,完善各类标识。交管部门还表示正与市政设计院联系,研究制定“图形加文字”的交通标志系统。

两条新闻放一起看,让人深感欣慰。首先,不得不说,央视这槽吐得好,吐的是百姓身边事,泄的是司机心头火。虽然西直门桥算是个“陈年老梗”,已被吐槽多年,可它经风历雨岿然不动;央视一吐槽,桥自然还是不动,交管部门却连夜动了,是好事。说明吐槽要管用,须找准槽点。比起某些要求桥梁设计师出来谢罪的同志,央视找到“交通标志不科学”的切入点,就显得段位高出许多。

其次,交管局闻过则改,连夜修改标线和路牌,反应快效率高,挺好。按交管局的说法,此次迅速行动,是由于“有市民和部分媒体就西直门指路标志不够清晰等问题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它呼应的是舆论诉求,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把不科学的交通标志改科学些,让那些司机看得清、找对路。改完之后的交通标志,能否实现上述效果尚待观察。不过让司机们少点晕头转向,应该可以做到。

所以就此事我得出几点结论:一者,在市民吐槽多年的基础上,媒体适时“扩音”一下,便立竿见影,说明为了改善民生,槽还是要吐的,但要吐对地方。二者,西直门桥耗资巨大,加之名声显赫,不可能夷平重建;但交管部门改些路标,不难,它不能摆出“车到桥上必有路,有路走错怪自己”的姿态。

以上多带调侃意味,真正重要的是,市政工程设计和交通规划管理,都要以“便民”为最高准则,以“高效”为努力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希望今后再造的立交桥,都能成“便民桥”,而不是迷魂阵。

聂大华,女,汉族,无党派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作品编辑她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参与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市政工程部分的编写工作,该规范获得1989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聂大华同志转为道路桥梁设计工作,1990年她参加了北京公交驾校教练场工程设计,并担任道路专业负责人,该工程为当时北京规模最大、训练科目最全的机动车教练场,获得了1993年北京市第六届优秀设计三等奖。2000年以来,她参与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主持编写了《奥林匹克公园综合交通规划》、《奥林匹克公园交通影响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交通影响分析》、《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交通影响分析》和《工人体育场改造工程交通影响分析》等规划设计和国家主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多个比赛场馆的技术评审工作。她先后在几十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担任设计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审核人工作,西直门立交桥改造工程,南四环、东四环、东五环,奥林匹克中心公园规划工程,西直门交通枢纽改造工程,北京金融街机动车地下交通通道规划设计工程等一些重大工程。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469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