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东青原型是谁(成东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东青原型是谁?在《俞敏洪图未展时》里,我提到过,《中国合伙人》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不过我也不是写专业影评的,只能结合电影故事原型的真实经历,来讲讲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故事。

《中国合伙人》里的三位男主角,成东青的原型是俞敏洪,孟晓骏的原型是徐小平,王阳的原型是王强,不过具体事迹和三人的真实经历有出入。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最初来源于徐小平的叙事。2011年徐小平第一次和韩三平见面,韩三平建议徐小平写一个关于新东方三人合伙创业的故事,事情就这么成了。

俞敏洪反而是反对这种叙事的,他不希望徐小平在剧本中提到自己。徐小平本想罢手,韩三平告诉他,“已经向广电总局报告了,你们不做我们找别人做”。徐小平想了想,还是不要让不熟悉新东方的人来阐述这个故事,所以他还是写出来了。

《中国合伙人》是一种叙事,俞敏洪在十多年的老师生涯里讲的关于新东方的段子又是一种叙事,与新东方关联的教师、学生等人则有他们不同的叙事。

后来面对记者采访时,俞敏洪多次表达对《中国合伙人》的反感,也不愿评价这部电影,说明他对《中国合伙人》的叙事并不认同。

反倒是王强和徐小平对电影的叙事很满意,王强看了这部电影很多遍,徐小平则引用了陈可辛夸赞电影剧本的话:“陈可辛看完剧本以后说,徐老师,你这个剧中和中国电影都不一样。我说怎么不一样?你这里面3个男主角都非常高贵,非常可爱,中国没有这样的人。”徐小平在写剧本时一定打上了更美好的滤镜,而他自己对此也很清楚。

成东青原型是谁(成东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了,《中国合伙人》的导演就是陈可辛,他在拍摄《中国合伙人》之前曾也拍过一部亲如兄弟的三个男人一起创业的电影,那部电影叫做《投名状》。

母亲

促使我把《中国合伙人》又看了一遍的原因是前段时间俞敏洪那段“中国的女人把中国彻底搞坏了”的言论。在《俞敏洪图未展时》里,我按照《中国合伙人》的情节,推测出他在和中国女性的交往中该是吃过大亏的。

如果把另一种不同于《中国合伙人》的叙事拿出来与电影情节比照,你会发现,俞敏洪是在女人身上吃过大亏,但也没少得到好处。

电影开头俞敏洪跪着求母亲再让她考一次大学,是艺术夸张。事实上,俞敏洪家境并没有电影中那么差,甚至要好很多。他的母亲李八妹是生产队队长,从1963年开始,到俞敏洪1980年考到北大上学,一共养了136头大猪,改革开放后更是自主创业,80年代就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李八妹也一直鼓励俞敏洪考出农村,俞敏洪两次落榜,她依然鼓励儿子继续高考,帮他请老师辅导功课,而并不像电影里那样是不情愿俞敏洪再度高考的。

成东青原型是谁(成东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哪怕是新东方创业之初,李八妹也出了大力,新东方的营业执照就是她领来的。创业后她的商业头脑也尽显无疑,立即做起了配套生意,在学校周边办起了餐馆和日用品小卖部。

不过这样能干的母亲性格也很强势,李八妹视新东方为家族企业,多次干涉新东方内部管理,引起了王强的不满,他甚至建议俞敏洪辞退李八妹。但俞敏洪一方面是性子软,另一方面毕竟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自己,也不好说硬话,所以屡屡夹在中间做难人。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俞敏洪和母亲的关系的:1997年夏天,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在李八妹开的饭馆包间里吃饭时,俞敏洪听见外面母亲又哭又闹,徐小平和王强都看不下去了。王强说:“敏洪,你能不能对你妈发一次火?镇住她,以后就不会这样了。”俞敏洪站起来向外走去,另两人本以为他要男人一回。没想到他出门就叫了一声“妈”,然后当着屋里屋外的一大堆人,“扑通”跪下了。

妻子

说起强势的女性,俞敏洪身边还有一位,那就是他的妻子杨桂青。

《中国合伙人》里的人物苏梅是虚构的,但是她和成东青的部分恋爱桥段,比如图书馆相遇、在湖上受到威胁等,都是以俞敏洪与杨桂青的恋爱为原型的。俞敏洪大学五年没谈过恋爱,留校后才和杨桂青交往。

成东青原型是谁(成东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与电影里成东青和王阳一开始合作搞起新东方不同,俞敏洪最初创业的合伙人其实是他母亲和妻子,尤其是他在电影里没有露面的妻子,更是他创业的推动力和好帮手。

不过这“推动力”也不是谁都受得了的,俞敏洪就在自己的书里写过,他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出了国,妻子便也要他出国,“我身无分文联系出国,而出国又没有希望,老婆有时会在我身边说: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窝囊,到现在还没有出去。像这样的话尽管不算骂人,但是作为一个男人听了这样的话,心也是会流血的”。

杨桂青可不是只说酸话,也用实际行动逼着俞敏洪出国,“每次我挑灯夜战TOEFL和GRE的时候,她就高兴地为我煮汤倒水;每次看到我夜读三国,她就杏眼圆睁,把我一脚从床上踹下” 。但是俞敏洪申请了三年,都没有成功。

眼看出国是出不成了,俞敏洪只能拼命赚钱来安抚妻子的不满。毕竟最初两个人连活鱼都买不起,只能买死鱼吃。

创业之初,培训班的报名、招生、收钱、财务记账都是杨桂青在做。她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GRE词汇精选》这本书,按照俞敏洪的说法,“最早写这本书时,中国还没有普及电脑,我就用一张卡片写一个单词和解释,在写完几千张卡片以后,再按照字母顺序整理出来送到出版社,结果出版社不收卡片,我只能又把几千张卡片抱回家,我老婆就在家里把一张张卡片上的内容抄在稿子上,每天都到深夜不辍”。

杨桂青后来退出新东方的工作,也是因为家中遭遇过劫匪,为家庭考虑带着女儿去了加拿大。论开创之初的功劳,杨桂青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和“吃瓜星球”的李西瓜老师探讨过杨桂青逼着俞敏洪上进的事情,李西瓜老师认为俞敏洪是内心认同出人头地的价值观的,所以没有杨桂青他也会出来创业。我则持不同看法,觉得如果不是杨桂青逼一把,俞敏洪大概率还是会继续做个北大英语老师,这一辈子过着已经比他在苏北农村更好也更安稳的生活。

不过如果人人都没有炽烈的发财之心,中国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发展?北大英语老师本质上也是水涨船高的职业,只有社会普遍繁荣,才有今日北大英语老师的好日子过。所以杨桂青逼着俞敏洪更上进了,是让中国更堕落了还是更好了呢?俞敏洪成了亿万富翁,怕也是对当年被逼着上进难以释怀吧。

创业

说到这里,我倒觉得,比起俞敏洪的那番争议言论,《中国合伙人》里并没有体现俞敏洪母亲和妻子在创业之初的努力,是更不尊重女性的。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剧本是徐小平写的,自然会侧重于创业时三人的兄弟情,更何况他们对李八妹视新东方为家族企业也有意见。

如果可能的话,我更想看一部主角是李八妹的电影,从解放前她为养活自己而做童工讲起,到六十年代下乡后一年就当了生产队长,一边养了136头大猪一边把儿子送去北大,改革开放后在乡里创业成为万元户,去北京帮儿子创业,搞起了周边产业,最终思想落后于时代,与代表现代管理模式的俞敏洪另两位合伙人产生矛盾——老太太一辈子也是传奇呐。

可惜,描述中国企业家创业故事的文艺作品也实在太少了,以至于带有不少美化色彩、抹去了创业之初俞敏洪母亲和妻子故事的《中国合伙人》都算得上其中精品了。

《中国合伙人》描述的是创业兄弟情谊,读者朋友可能会觉得前述男女之情已经很复杂了,其实男性之间的情谊也并不简单。陈可辛毕竟是拍过《投名状》的人,拍《中国合伙人》时驾驭这种复杂情感也算点到而止,显得电影里的人物“非常高贵,非常可爱”,而在电影展现的故事结束后,也就是新东方上市之后,三人关系则更为复杂而幽深。

2006年新东方上市后,徐小平和王强离开了董事会。在《中国合伙人》刚上映时的一篇《人物》杂志报道中,提到三人在分道扬镳后一起见面的最后一次努力还要算到2009年去,“离开新东方3年的徐小平先生已经53岁,与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先生在北京盘古大观超五星级酒店吃饭。他流着眼泪对俞敏洪讲了他经常做的一个梦。

‘我说我天天夜里梦见你,梦见新东方这帮人在玩,我想跟你一起玩。’徐小平对记者回忆这次会面。这个富有的投资人露出委屈的表情,讲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一群大孩子一起玩,我跟着追他们,他们见到我就走了,不愿跟我玩’……‘俞敏洪没有回应我。’他此后声称的事实比‘没有回应’更为糟糕,据他说,第二天,他又去新东方见了俞敏洪,后者脸上明显写着拒绝。几个月后,徐小平写信给俞敏洪,‘收回了我当时的请求’。”

三年三人没有同时见面,这让人有点难以想象。而他们在分道扬镳后第一次同时见面要等到《中国合伙人》上映3天后,俞敏洪在自己北京的家中招待了徐小平和王强。俞敏洪表达了对电影的不同看法。

也不知道在那之后,三人还有没有同时见面过。他们还是有感情的,徐小平用孩子一起玩的比喻来描述这种关系,说明赤子之心还在。而他们的友情也是通过了创业的考验,那篇报道里还提到,王强在离开管理层之后的4年为新东方开了几百场免费讲座,“你想除了友情还有什么解释呢?我要以一种问心无愧的方式离开这个舞台。”

只是,不好再见面了。

成东青原型是谁(成东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中国合伙人》在成东青、王阳和孟晓俊第一次相遇的时候让王阳高声朗诵的那首拜伦的诗歌就有了更多的意味: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要是多少年以后,

我偶然与你相会,

用什么将你迎候?

用眼泪,用沉默)

民族主义

俞敏洪以演讲闻名,也算是占了时代的便宜,在他演讲的时代,鸡汤还算大行其道,也没有发达的社交媒体,说得不大正确的地方不会如今天一样引爆舆论。

在发表著名的“中国的女人把中国彻底搞坏了”言论前不久,俞敏洪还说过“没有美国的专利技术,华为一台手机也生产不出来”。华为的海军还是不够给力,不像女同胞们那样逼得俞敏洪道歉。

说起来,俞敏洪早期的鸡汤文里,不少外国事物做了主角。当时出个国还很新鲜,现在出国已经不算什么,而且很多像“环行星球”这样的新媒体也在介绍国外的历史地理人文,他那套放在今天是有点过时了。

不过在《中国合伙人》里,民族主义的情绪还在,这也和新东方创业的故事相关。

留学本身就是要把海外当做新的彼岸,如果动力不足的人想要出国,还真是得把国外想象得如鸡汤里那般美好(在上世纪90年代,这也是真实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俞敏洪在鸡汤里吹嘘国外的好,并没有什么意外。

但是追求这个彼岸的徐小平在加拿大一度处于失业状态,在加拿大他与俞敏洪重新相聚, “我哭着喊着求他带我回来一起做新东方”。

这段情节在《中国合伙人》里,成了孟晓骏对美国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上“今日美国讲座”的时候,老师大肆渲染美国的种族歧视,带有改革开放前对西方水深火热认识的偏见。孟晓骏站起来用“美国梦”反驳老师,并愤怒地走出教室。

成东青原型是谁(成东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当他到了美国之后,在实验室里养小白鼠。等到又来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他连小白鼠都养不起了,只能去餐馆打零工。

“美国梦”存在,玻璃天花板也存在。

后来在美国上市成了孟晓骏的执念,他的一大推动力就是想让美国都知道他的了不起。而这种情绪在成东青面对EES指控他们盗版考试材料并威胁要打官司的,巧妙地转化成了一句对上市的阐述:

“我们付出的赔偿金越多,我们未来的市场价值越高。”

仔细琢磨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新梦想”(电影中新东方的名字)被告上法庭,赔得钱越多,说明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国市场越大,“新梦想”越能引发投资者的兴趣——中国的巨大市场是得出这一结论的必要条件。

所以这句话其实是以委婉的语气说了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90年代的这批企业家,年轻时候接触到的西方世界就是压倒式的强大与美好,但想要成功创业又要依托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拧巴的民族主义——要学习美国人(在电影的前半段,主人公们说英语简直带着贵族腔调),又要直面立足的现实,内心里对美国的幻想还是挺深的。

后来的创业者大概可以更客观看待外来的世界了,中国的巨大潜力已经部分转化成了实力。当然,需要向美国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但是世界上又不止这一个发达国家,法国、德国、日本等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一点更加健康的民族信心,多拍点《中国合伙人》这样中国人自己的创业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是如何在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可能是一条更好的路。只是能讲好中国创业故事的影视作品还是太少。

《鸡毛飞上天》算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了,但是其原型现在深陷债务危机。现实原型的现状令人唏嘘,但也无损这部电视剧的精彩,而企业发展本就是兴衰起落,在最精彩的一瞬讲好故事就已经很好了。

本月《中国合伙人2》上映了,不知道这部电影讲中国创业故事水平如何。如果讲得好的话,我也愿意去电影院支持一下,还是希望这样的中国故事越多越好。我对中国电影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既然我们能讲好小人物的故事,像《无名之辈》就做得不错,那么也很精彩的中国创业故事大概也能讲好吧。

本回完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433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