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在哪个城市(拱北口岸还叫什么名字)

“全国第一大口岸”是哪?珠海拱北!清明节期间,拱北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又一次刷新了全国纪录。在4月6日,出入境游客人次达到46.61万,同比增长15.49%,比预计多出约3.5个百分点。这是继3月16日客流突破46.25万人次之后,再次刷新全国各口岸单日客流量纪录,相隔仅仅20天。这也是该口岸首次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突破客流纪录。

拱北在哪个城市(拱北口岸还叫什么名字)

小拱北、大拱北与中拱北:

解放后至七十年代,“拱北”因拱北海关而出名,仅指关闸一带的口岸区域。

八十年代初,珠海市政府计划设立与主城区香洲区平行的拱北区,先行设立了“拱北经济管理区”,行使县区级管理权。其行政范围为当时珠海经济特区(二次扩大为)15.16平方公里。

后来“拱北区”未得到上级正式批准,机构、职能、资产全部并入香洲区。设置低一级的拱北街道办事处。拱北街道办辖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今天,拱北因毗邻澳门,并有全国第一大陆路出入境口岸而闻名。

三个猜测都是错的:

拱北之所以称为“拱北”,有三个流行的错误观点:

一是说因为这里位于关闸“拱门”以北。多数人是这么推测的。

另一个流传很广,说是因为有一座拱桥和板障山南坡的北岭村,各取一字成“拱北”。

还有一个是说伊斯兰教的陵墓叫“拱”。这个解释与本地扯不上,流传不广。

拱北关在哪里?

拱北地名来自拱北海关。拱北海关解放前叫“拱北关”。然而拱北关在哪里?

从光绪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1887年3月17日)总理各国事务庆郡王奕劻领衔“关于创立九龙拱北新关的奏折附片”可知:“附近澳门设关于对面山,在澳门之南拱北湾,拟即名曰拱北关。”也就是说,拱北关的名字是从对面山的“拱北湾”而来。

1887年4月2日, “拱北关”(洋关)正式成立。统辖澳门周边马骝洲税厂、前山税厂以及3个缉私卡,总关设在澳门。

当时,拱北关最主要的税厂是设在湾仔小马骝洲岛上的马骝洲税厂,这个小岛的位置就在今天十字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附近。九十年代我在湾仔工作时,还听人讲过,当地人称“魔罗厦”。可能是过去有印度兵驻守吧。

对面山与拱北岛

在《1874年广州贸易报告》所载澳门地图中就标明今日南屏、湾仔、北山等地当时所在的岛屿为“对面山”,土名为“大门山”。

1911年1月12日,旅港勘界维持会商民杨瑞阶等在致民政部等部门的禀文中对此作了诠释:“以澳门河西一带之山与地迥回四拾余里,四千顷膏腴,香山县南方之保障,土名大门山,葡人谓之笠巴。光绪十三年立定中葡之约,谓之拱北岛,故立约之后而设立拱北关之由来也”。

“拱北”的高大上寓意

按惯例,“拱北关”主要税卡在湾仔小马骝洲,也可以叫“马骝洲海关”,粤方言 “马骝”就是猴子,以猴子来命名一个堂堂海关,并由当时皇帝来命名,似乎很不妥。而“拱北”二字不仅与“拱北湾”地名契合,而且《论语》中有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寓意以德治国,就像北极星一样,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转。故以“拱北”命名,符合儒家治国理念,而且显得大气庄重、寓意深刻,富有文化内涵。

关闸不是现今的拱门

今日拱北一带旧称关闸,1574年(明万历二年)由广东香山县所建,为中式闸门城楼一座,楼高三层,门楣刻有“关闸门”字样,并派官兵驻守。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关闸重修,增建官厅,设关闸汛。

关闸楼位于现今澳门关闸马路中段,大约是菜农子弟学校附近。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葡萄牙加剧了对澳门的侵占,关闸楼被强行拆除。

门楣上的“关闸门”石碑现今镶嵌于澳门民政总署大楼内。

葡萄牙官兵后来把澳门边界北移,1870年8月22日,澳葡当局在今关闸强行修筑一座凯旋门式样的拱门,并向两侧延伸,第二年的10月31日建成,成了两地的新界址。。

湾仔一带才是原先的“拱北”

据史料记载,拱北关成立后,设有两条边境缉私巡逻线:一条是前山边界线,从吉大、九洲、关闸、炮台山到白石为止;另一条是拱北边界线,从南屏、石角到湾仔、银坑为止。可见,当时关闸、高沙一带并不叫“拱北”,反而是南屏、湾仔、银坑一带,叫“拱北”(拱北岛)。

原本我们认为是拱北的地方以前不叫“拱北”,不叫拱北的地方反而叫“拱北”。

拱北关业务的水陆变化

解放前,拱北关的大多数业务都在小马骝洲办理,以水上业务为主。

随着马骝洲水道的日益淤塞,20世纪30年代,从中山石岐到关闸的“岐关公路”通车后,关闸陆路口岸地位日益重要,以及新中国对进出澳门的货船实施“封仓管理”,即所载进出口货物一律在目的地或启运地海关办理监管征税手续,马骝洲海关机构已基本无业务可办。后于1953年3月被关闭撤销,拱北关的主要业务大多集中到了关闸陆路。

因拱北关在关闸一带曾设有“三厂”哨所和“三厂支关”(后改为关闸支关)等机构,关闸一带也一度被称作“三厂”。

“拱北”搬家了

1950年1月28日,拱北关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同年5月设在澳门的总关内迁到原关闸支关和炮台山办公。

就这样,拱北海关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不亚于当地村落的聚居区,关闸村以及周边地区也被“拱北海关”的名声所掩盖,人们也习惯于将关闸村以及周边的高沙、联安、围基等区域省略掉“海关”,直接称为“拱北”。而在另一头,由于河道淤积,原来的“拱北岛”、“拱北湾”也渐渐地形改变,地名也随之变化,“拱北”就成为了今天“拱北”地区的专用称呼。

1969年10月3日,拱北海关新建的华侨旅客进出口检查房正式启用。拱北海关的旅客通行作用日渐加强。

拱北成为行政区名

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珠海县改为珠海市,以珠海县的行政区域为珠海市的行政区域,市革命委员会驻香洲。

1979年3月,从前山公社划出关闸、北岭、夏湾3个生产大队成立拱北区。设置拱北区办事处,为珠海市派出机构。

1981年12月16日,珠海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珠海市委书记、市长吴健民兼任主任。1983年1月何海接任珠海特区管委会主任。

1983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珠海经济特区范围,调整后特区总面积扩大为15.16平方千米。

1987年5月6日,撤销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拱北区办事处,设立珠海经济特区拱北经济管理区,县处级。

1988年11月,设拱北街道办事处,为香洲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随后,撤销作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拱北区,并入香洲区。

截至2021年10月,拱北街道共辖18个社区。

资料来源:

1、《拱北关的前世今生》2021年04月28日新浪网,作者深圳特区报,主要记录珠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研究馆员郭雁冰讲述

2、大事记《珠海市志1979~2000》中国历史网(按:有的文章将国务院批准设立珠海市的批文日期误记为1979年2月5日,经查证批文照片,应为1979年3月5日)

3、《原来130年前的拱北长这样!关于“拱北”传奇历史,据说99%珠海人不知道》濠江连线2018年6月22日澳门

4、《寻珍珠海|拱北关的前世今生》珠海特区报2021年4月28日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412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